陈子钰是我校2012级武汉地铁订单运输五班学生,2015年9月从我校毕业后入职武汉地铁,现为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客运二部中山公园站值班站长。工作以来,她“不怕苦,不怕累,能吃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2015年武汉地铁客运二部作业标兵,2016-2017年度武汉地铁集团优秀团员,2017年武汉地铁“双创”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17-2018年度武汉地铁集团优秀团员。2020年5月,她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从入司实习到取得值班站长资格,陈子钰记下的笔记多达五本,每本都记载着满满的干货。正是不断地积累,也让她从“职场小白”慢慢向“业务精英”转变。她热爱文学,很喜欢宣传工作。2015年开始担任客运二部微信公众号编辑,2016年加入光谷广场站区宣传队,2017年又加入了运营公司团刊编辑部以及“武汉地铁青年”微信公众号小编团队。现在这个微信已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为了更好地跟上新媒体的步伐,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到书店找寻新媒体知识类的书籍看,上网搜寻各类新媒体编辑技巧知识来学习尝试,阅读点击率高的公众号文并自己一一去分析值得借鉴的地方。有时,为了设计出新颖美观的版面,她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在站区宣传队“逐梦光谷”创建那段期间,大家纷纷为设计宣传队LOGO而出谋划策。不擅长电脑图片设计方面的她到处向身边的设计达人请教学习,对于photoshop软件不熟悉就一点点的学习操作,期间还结合并听取各同事们的建议,一个礼拜的功夫下来,最终设计出了大家满意的LOGO。在以前,每当提及光谷广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客流量大,而她和宣传队员们以站区实事和站区内鲜活的榜样为着手点,让大家通过“逐梦光谷”这个系列公众号推送看到了不一样的光谷,也更深入了解了更多关于光谷站区最真切的人和事,同时也一次次刷新了公众号推送的点击阅读量!2017年是轨道交通机场线和6号线的开通伊始,为了储备宣传素材,陈子钰背起相机带着纸笔,每一站每一站的跑,到沿线各站取材、拍摄,收集新线车站的周边信息并汇总,为“运营之声”团刊以及部门公众号文章提供了不少丰富的内容与素材。2017年青年文明号的评选、青安岗的评选,以及2017年的岗位技能大赛,每当此类荣誉获得过后都需要有人去采访获奖人员以及群体,并写出他们背后的故事。而她正是采访者中的一员。黄金口车辆段、古田车辆段、采访者所在工班、车站,各处都有着她的身影。一次,她突发急性肠胃炎且发烧不退,直至第二天还未恢复。但由于早在上个礼拜就与同事约好了采访时间,不想失约的她最终坚持赴了约,带病完成了采访工作。2016年,她成为了一名兼职团干。她从最开始摸索参与组织客运二部团总支拓展交流活动,到后来承办运营青年讲堂独当一面,从起初跟着有经验的团干学习、摸索,到与更多的青年团员分享工作经历,将阳光和美好传递他们,共青团的工作常常让她为奋斗的青春所感动、被青年的认可所鼓舞。身为姚婕志愿小组成员,她组织同事们走进学校开展“文明乘车知识进校园活动”。从2016年至今她的足迹遍布车站周边的十几所学校,为小朋友们普及地铁知识,讲解地铁安全文化,传播地铁文明风尚。此外,为了发挥“青年文明号”示范作用,她带领光谷广场站先后三次奔赴江夏区绿化村碧云小学,关爱留守儿童,落实精准扶贫。2年的共青团工作经历,给予了陈子钰最大空间的尝试和足具挑战的历练,在运营公司充满活力的团干队伍中,她仿佛处处都能听到青春拔节的生长,不断鼓舞着她前进。
从2015年入职以来,陈子钰多年工作于日均客流高达20万人次的光谷广场站。光谷广场站被身边的同事称为“神一样的”存在,日均最大客流近20万人次,每逢节假日,大客流组织工作成了家常便饭。光谷广场站每天的工作量要比普通车站多出两到三倍,起初她也为“如何胜任这份工作”感到困惑,车站的前辈们告诉了她九字真金:“不怕苦,不怕累,能吃亏”,被她奉为至宝。人员有限,她就少休息、晚下班、晚吃饭;售票能力不足,他和同事们就勤补票、勤补币;客流过大,她们全员上岗,嘶哑着喉咙也要保证乘客出行安全。日复一日的解答、上千遍的指引是最繁琐的事情,但能得到一个信任的眼神、感激的微笑就让她在看似重复的工作中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
多年工作于日均客流高达20万人次的光谷广场站,凭借“不喊累的腿”和“耐的烦的嘴”,沉着应对上百次“客流大战”。工作5年来,她将匠心与善心结合,用有温度的地铁服务成为乘客眼里的“暖心站长”。2017年她开始担任光谷广场站行车值班员,而在这样的一个客流大站,行车值班员的岗位是非常关键的。这个岗位除了要时刻关注行车方面的正常运营、高度集中监控乘客动态和客流变化、通过各类系统了解设备的使用状态还要与站内各岗位甚至外部高效联动等等。她在大客流期间更是做到了“一心多用”:站长在外时,她做值班站长的“天眼”,将各重要部位的客流情况实时与站长高效联动,站长无法全面兼顾时,她当值班站长的“最佳助理”,果断的给各岗下达正确的行动以安全有序的组织好客流。主动预判、提前准备、沉着应对,她在一次次大客流中历练,不断成长,终于在一次次大客流的历练中,陈子钰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两级跳”,成为了一名地铁值班站长。
在服务工作中她一直用高度的责任感服务每一位乘客。拾获乘客失物,急乘客之所急,不放过可能联系上失主的任何办法;遇上聋哑人乘客,她耐心对待,用纸和笔一步步了解乘客需求,帮助其解决问题;看到不太熟悉路,在站厅标识图前徘徊许久的乘客,她总会主动上前递上一句“您好,有什么能帮您的吗?”。
2018年2月22日晚是大年初七,她值夜班。一对夫妻向光谷广场站工作人员求助称自己装有7000元现金“救命钱”的双肩包的遗落在了列车上。得知此事后,作为行车值班员的她首先快速冷静地与乘客确定其出站和下车时间并大致推断出该乘客可能搭乘的车次。接着,她立即上报指挥调度中心与全线各站联动共同寻找失物,比乘客还着急的在十几分钟内又反复与其他各站拨打了20来通电话。最终在乘客的回忆下锁定了遗失背包的准确位置,再次通知相关车站进行查找,不到十分钟就传来了好消息,帮助这对夫妻找到救命钱。人民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报道了这件暖心事件。
年少有为,职场小白变技术能手。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捷安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职业技能大赛,属于国家一类赛事,相当于轨道交通行业的“奥运会”。面对理论考试,陈子钰把500题的题库烂熟于心。面对实操考试,她不顾烈日骄阳,一头扎进车场练习“手摇道岔”的项目。为了能更好的一同应战,在日常练习中,她还别出心裁制作了写满考题的“问题卡片”,组织同事们一起抽题快答。这不仅增加了备战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大家一同高效记忆、共同分析并且团结一心。在比赛中,其他参赛选手们大部分都是男生,但她却不甘示弱:谁说女子不如男?她比男生流更多的汗,下更多的功夫。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反复背考试内容,翻烂了复习题,磨破了手掌心,甚至有时半夜还会在满是竞赛题目的梦中惊醒。面对枯燥繁琐的训练,她从不懈怠,一次次练习又一次次突破自己,最终凭借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以湖北省第1名的成绩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获得全国团体第8名、全国个人第16名以及“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湖北省交通工匠”称号。此后,她一发不可收拾,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捷安杯”职业技能竞赛中,连续二年获得湖北省第一名,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中摘得桂冠。
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子钰做好车站值班工作的同时,主动下沉到社区,开展送菜送药、信息核查、出入测温、抗疫宣传等工作,累计服务3200户居民。她还将“地铁式服务”延伸到社区,化身“跑腿员”送快递入户、上门看望康复患者、关心孤寡老人,得到居民一致称赞。作为一名年轻的95后,她坚持开展“安全文明知识进校园”志愿服务,并长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梅花香自苦寒来。她说:“不应该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创造无限的可能。未来,无论坦途也好、荆棘也罢,都将全力以赴、不负韶华!”
© Copyright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铁路技师学院)机车车辆系 版权所有 鄂ICP备030193